炎热夏季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跃期,虫媒传染病风险明显上升。近期,广东省本土疫情提示,需特别关注基孔肯雅热防控。儿童皮肤娇嫩、活动量大,更容易成为蚊虫的目标。如何科学驱蚊、保护孩子健康?
“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,症状包括高热、剧烈关节痛、皮疹等。另外,登革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疟疾等也是常见的蚊媒病。”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医生周源介绍,对于婴儿和敏感肌儿童来说,首先物理防蚊。
家长可以在家中安装纱窗,婴儿床、儿童床等搭配蚊帐,注意定期清洗。室内还可辅助使用电蚊拍和灭蚊灯等,但需注意摆放位置,避免儿童触碰。孩子外出时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长袖长裤,避免皮肤暴露。尽量让孩子远离草丛、树林、河边、积水处等蚊子喜欢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。
针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驱蚊产品,家长该如何选?
周源表示,化学驱蚊必须认准安全成分,儿童可用的驱蚊成分包括避蚊胺、派卡瑞丁、驱蚊酯、柠檬桉叶油等。
避蚊胺为高效广谱驱蚊剂,对多种蚊子的防护力接近100%,持续时间长,2个月以上婴儿可用,浓度建议10%以下(6月龄内避免)。防护持续时间与药物浓度相关。
派卡瑞丁适用于6月龄以上儿童,刺激性低,效果持久,浓度建议5%至10%,持续时间8小时左右。
驱蚊酯可用于2个月以上婴儿,相对温和,但持续时间短于避蚊胺和派卡瑞丁。
柠檬桉叶油可用于3岁以上儿童,推荐浓度30%,持续时间短(2小时左右);成分天然但可能致敏,需先局部皮肤测试。
“涂抹防蚊产品需避开孩子的手、眼、口、鼻、伤口,防止误食、揉眼。喷雾类驱蚊产品,应先喷在家长手上,再涂抹到宝宝身上,减少宝宝吸入的风险。”周源建议,喷洒驱蚊液在宝宝衣服上,尤其是袖口、领口、裤脚部位,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,“不建议在同一时间、同一空间内使用2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化学防蚊产品。”
很多家长还会选择驱蚊手环与驱蚊贴,这种产品的具体使用效果与驱蚊成分挥发速度密切相关,保护范围有限,无法替代驱蚊剂和物理防护。
即便防护工作做得再好,也难免有“漏网之蚊”。当孩子被蚊子叮咬后,家长可以立即用碱性肥皂水清洗叮咬处,有一定止痒效果,停止抓挠,避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。
也可通过轻拍或者冷敷来缓解瘙痒,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消肿,每次不超过10分钟。或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,其他药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医生提醒,如果宝宝皮肤红肿、瘙痒加重,甚至出现高热、头痛、皮疹扩散、关节痛、嗜睡等,应及时就医。
垒富配资-网上炒股开户-配资门户官方平台网站-股票去哪里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